據說人在年輕時居住過的城市會影響其一生,去美國留學有人毅然地選擇紐約這樣的大都會,也有人決然投身美國大農村建設。那么到底有啥區別?
關于穿著打扮
城市:
在紐約讀書的孩子,就算本來土也會變得洋氣,因為大街上講究穿著的人太多。一年兩次的時裝周盛會,你低頭看看自己的大叔涼拖和厚底籃球鞋,然后就會告訴自己要去買裝備了。
紐約人一年四季都可以穿最時髦,最怪異的服裝,因為沒人會覺得你奇怪,相反你在村里會被遭人白眼的“時尚”,在這里絕對有人欣賞。
村里:
誰說在村里念書的人千篇一律,我們也有自己的Style。那就是,我們超愛文化衫,就是上面印著地名學校名的帽衫、短袖或是T恤。
此外,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橄欖球隊,因此很多人喜歡穿著印有校隊Logo的各式衣服。
在村里,多數人走的是舒適實用Style,杜絕浮夸、杜絕攀比。
剛來到村里念書的中國小伙伴可能還不太習慣這種隨意的美式范兒穿衣搭,因此也造成了被美國人問“Why you dress up every day。”
關于交通
城市:
“你開車了嗎?”
“沒啊。”
“那我們坐地鐵吧。”
農村:
“你開車了嗎?”
“沒啊。”
“你在逗我!!!?”
關于吃喝玩樂
城市:
你要是個吃貨的話建議還是去大城市,要不過不了多久絕對要死要活的往有中餐館的地方跑。
在大城市上學這時候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去吃點中餐、日餐、韓餐,shaved ice,奶茶啊什么的,開車不到十分鐘,打個uber也不到5刀。
電影院也是隔幾條街就有,theater也很多,演出基本每晚都有。
除了theater還有博物館什么的都很多,這些也是夠看很久的。
晚上你想出去坐坐,遍地的bar和club,總能找著幾個不查id的。
不想做飯,點個外賣也是很快的。
在大城市真的就是不愁吃和不愁玩。
當然這樣的代價也是很昂貴的,住宿費比其他地方要貴出很多。對比一下LA和Davis差不多的房子月租金能差四五倍。即使住學校也會比其他大學的宿舍要貴出很多。
還有一點可能就是安全問題吧,相比之下城市可能差一點。
村里:
我的一個學長,出國前他導師詭秘地對他說,其實去美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實在是太無聊了,沒有誘惑,只能好好讀書。
當時他完全沒有放在心上。去了之后才發現,尼瑪,說的太對了。
吃幾乎都是在食堂解決,懶得跑太遠。美國菜的主食說來說去就那幾樣,幾種肉、芝士和面包的排列組合。別說學校沒有中餐了,就連這整個城市(或者說整個村)也沒幾家中餐館,能做正宗中國菜的就幾乎沒有了。
整個匹茲堡,能干的事情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其次就是各種運動場所。
除此之外娛樂活動基本為零... 能不好好學習么!
試想如果他去了哥大,面對著繁華的紐約,各種博物館,各種百老匯,各種演唱會,各種好吃的,怎么可能忍得了博士生那點可憐的津貼?
當然,在村里,冬天活動可能更豐富一點,可以免費的滑雪。哈哈哈~~
美國有很多大城市,要論繁華,除了紐約,美國的城市真是比不上亞洲的那些超級都市(東京,香港,北京,上海,甚至新加坡),畢竟人口密度差距太明顯。
LA大部分地區看起來也就是中國的三線城市的城建水平。所以很多同學去了之后感覺被騙了,美國其實就是一個村。
其實城不城的無所謂,但村和村是有區別的
村是分為“沒吃的村”和“有吃的村”的!
有個小盆友在一個沒有中國超市,連瓶像樣的醬油都買不到的地方。
僅有的非常美式的中餐外賣難吃到不行,食堂里沒有看起來能吃的東西。
在中部大農村待了兩年,期間去過一趟玉米地,那真是眼淚掉下來完全不想走
了:
村和村的差距怎么可以這么大!!!!
中國人扎堆的地方簡直是天堂!!!!
玉米地里一條街的好吃的!!!!
想一想自己這兩年每個感恩節春假出去旅游都是以吃為唯一目的,和同學一起去洛杉磯,進了餐館都跟三年沒吃過飯一樣。
個人覺得,在城市中心的學校盡量不要去(安全問題),但是深山老林還沒幾個人的學校也萬萬去不得(生活質量低下,每天來回就見那么幾個人,實在無聊)。
那些不在繁華地段,人比較多,離城市近去哪都方便,有中國超市和像樣的中餐館的學校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如果不考慮找工作、只是讀書的話,真是各有各的精彩,大城市反而誘惑太多、花錢的地方也多,不利于潛心學術(當然這個取決于具體專業和個人發展方向)。
美國比較好的一點在于,村里(三線城市)也有非常完備的基礎設施,很多地方的條件比城里好,只要有車,生活非常便利舒心。
最后問題來了:去美國留學你選擇去繁華地段,還是靜靜地窩在村里?
歡迎童鞋們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