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等孩子在國內大學畢業了再送出去留學?
這是一個常見的家庭題目,為很多中學和小學的學生家長所關注,甚至苦苦糾結。
我們是從以下角度來幫助分析的——是否具備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孩子的獨立自律性等心理品質。
以美國留學為例,畢竟大多數的碩士研究生申請者在被錄取時是無法獲得獎學金的,雖然進校以后仍然有機會得到助教和各類助學金的機會,但是作為家庭來說,提前考慮經濟承擔能力,是合理和必需的。
此外,孩子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雖然是可以繼續培育和發展的,但是如果家長基于對自己孩子的深刻了解,判斷認為孩子即使大學畢業了仍然可能缺乏在國外大學獨立學習的能力,那么也不必再苦惱于是否留學這一問題了。
下面,我們就在上述問題以外,客觀分析一下“想讓孩子留學但是希望孩子在國內讀完大學再去留學讀研”的家長考量之利弊。
這里,既然前提是愿意讓孩子出國留學,那么我們可以旗幟鮮明,開明宗義地指出:
持這種心理或者觀點是弊大于利的,即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出國讀本科更利于孩子在國外讀研期間及其后的立足與發展,原因在于本科留學與國內大學畢業再出國讀研,兩者之間差別大矣!
首先,教育發達國家的碩士研究生制與我國有所不同,基本上是一年或一年半期,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短暫的過渡,使之完成專業轉換或者投身職場之前的緩沖,以及部分程度上必需的專業學術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歐美,普遍更為重視的是第一學歷即本科,還有博士學位——因為那需要比較漫長的學術生涯和相對高深的專業領域深造。
其次,家長在考量這個問題的時候,最好深入了解一些留學目的地國家的高等教育特點。
下面以美國為例,闡述一下國內讀完本科之后的研究生留學美國,需要在學術上面對的三大挑戰:
1. 學術理解
第一次進入全英文授課的美國課堂,大部分中國學生多少會出現上課聽不懂的現象——與在國內接觸到的英語不一樣,美國課堂上的英語語速更快,俚語運用更多,也包含更多的專業性知識,甚至會遇到來自其他國家帶有比較濃重口音的老師和助教...... 這些因素,都增加了聽懂課堂內容的難度。
2. 課堂發言
中美兩國大學里的授課方式截然不同。國內大學基本上采取講座式,師生的互動很少,而美國大學一堂課里往往只有十幾人,教師希望每個學生都有足夠機會表達其想法。如此差異,常常造成中國留學生的被動,不能有效融入美國的課堂——或因害羞,或是對英語口語不夠自信,許多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的留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參與討論,表達觀點。
(盡管少數大量招收中國留學生的一些高校如普渡大學,逐漸注意到這一現象而開始研發更適合中國學生的課程與教案,但整體來說,美國高校還是保持小班授課與課堂討論的模式。)
3. 學術寫作
美國大學的學習,對學術寫作能力要求頗高。除了正式的學術論文以外,課后作業還包括 journal(類似于讀書筆記)和 essay(類似于篇幅短的小論文)等其他學術寫作形式,而留學寫作,則又有許多不同于漢語寫作的獨到之處。因此,完成教師布置的各式各樣寫作任務,對大多數中國大學畢業的留學生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尤其是英語功底薄弱的學生,在英語學術寫作上面更會捉襟見肘。
綜上可知,在國內讀大學并在本科期間通過加強英語學習以獲得較好的托福和 GRE 或 GMAT 考試成績,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去美國讀研之后面臨的多種嚴峻挑戰。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華人學者林曉東,曾經請幾十位美國大學教授總結“確保在美學習成功的必要技能”——教授們執教于美國各地不同類型的大學,所授課程涉及科學、人文、商科和工科等。
結果,有三種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
良好的寫作能力、提出問題并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尤指與教授和同學)。
由此可見,無論本科在哪里渡過,如果沒有針對以上技能的提前準備和訓練經驗,是很難真正適應美國大學的研究生教育要求的。
美國的教育并非完美,也在不斷改進和發展中,但是由于中美大學教育(甚至整體教育上)的差異,高中畢業進入美國大學比研究生階段才赴美留學所占的先機,需要家長深刻理解其中的根本性質——
美國大學本科教育,與國內在本質上有何差異?美國 K12(小學到高中)在文史哲、科學和數學甚至體育教育上,與國內有何重要不同?
如果家長愿意考慮孩子的赴美留學,但卻回避對以上問題的思考,或者簡單甚至盲目地下結論,則不利于孩子當下的選擇和下一步相應的準備以及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