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最容易碰到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一個句子中所有單詞都認識,但就是讀不懂?
一般來說,出現“單詞都認識但就是讀不懂”主要有三種原因:
1.一詞多義以及詞組搭配
2.文化背景
3.語法問題
下面分點來說明:
1
一詞多義以及詞組搭配
先來看下面這幾個句子:
(1) They refused to foot the cost of the wedding.
(2) Blue really becomes her.
(3) Little is known about his early life, save that he had a brother.
(4) Whether it is to be a 'working' visit or an 'official' visit is of little import.
(5) He now addressed himself to the task of searching the room.
(6) She was telling me about her exploits while travelling around Africa.
這些句子里面應該沒有任何生詞,但你依然有可能讀不懂。這就是所謂的一詞多義問題。
一詞多義在英語中是非常常見的一個現象,越是簡單的單詞越容易出現多義的情況,比如對于我們熟悉的單詞"run",在朗文詞典中就有超過60個釋義項:
而這些單詞往往就是造成理解困難或者理解錯誤的主要原因。碰到上面的這種句子最有效的方法一定是:查詞典。如果你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一個詞理解起來很別扭,那么它多半會有某些意想不到的義項,不管這個詞第一眼看起來是多么人畜無害。
比如上面那個"She was telling me about her exploits while travelling around Africa.",如果把"exploits"理解為“剝削”的話感覺會非常奇怪:她去非洲旅游和剝削有什么關系? 這時候你應該去翻一翻英英詞典:
另一個影響理解的因素是詞組。很多人的誤區是只顧著查單詞,認為只要認識一個句子中的每個單詞就可以了,卻很少去注意單詞與單詞之間形成的詞組現象。舉個例子:
文章開頭第一句 there is more to cradling an infant than meets the eye 是什么意思?如果按照單詞意思直譯肯定解釋不通,我們需要把它們當成詞組來理解。在柯林斯詞典里面可以發現這樣的解釋:
there is more to something than meets the eye 即“某事比當初看上去的更為復雜”, there is more to cradling an infant than meets the eye 即“抱嬰兒這件事情比我們想象的要更為復雜”。
“勿以詞小而不為”,千萬不要望文生義,多翻翻詞典,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
文化背景
很多時候我們要理解另一種文字表達的含義,需要先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但這并不是一件能輕松做到的事情,不少外刊和文學作品中都帶有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給我們理解帶來困難。比如這個例子:
這里 down 和 out 不是“朝下”和“朝外”的意思,它們來自喬治·奧威爾的作品 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巴黎倫敦落魄記),因此標題可以理解為“窮困但不潦倒”。
又比如:
這篇文章主要講中國直播行業的發展,其中提到了娛樂行業的“長尾效應”(“長尾理論”最初由《連線》的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用于描述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的銷量小但種類多的產品或服務由于總量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超過主流產品的現象)。文章最后一句話 life on the long tail of entertainment 是指“位于娛樂業長尾效應后端的那一部分人的生活”。
對于在閱讀中碰到的各種文化背景問題,在谷歌上幾乎都能搜到相關解釋,多耐心去搜一下并不是什么難事。
對于找了很多資料還是理解不了句子可以考慮去問問其他人的意見。推薦一個論壇:
http://forum.wordreference.com
這是wordreference 網站下屬的一個論壇,上面有一個英語板塊用于提問和解答英語句子問題,有不少英語母語人士活躍在上面。
在論壇上提問時附上句子的語境或原文鏈接,然后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解答的。比如有個俄羅斯網友在上面問句子中"traction"是什么意思
下面有人給出了很詳細的解答
如果自己實在解決不了問題的話就可以試試看去上面的論壇提問。
3
語法知識
如果對連詞,代詞,句子結構等語法知識掌握不好的話很容易出現句子讀不懂的情況。舉個最簡單的例子,"Angry as he was, he couldn't help smiling."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你會注意到"as"在這里用得很奇怪,在語法書里找到"as"的相關條目,其中有一條解釋是:
所以上面句子的意思應該是"Though he was angry, he couldn't help smiling."
上面的句子還算簡單,但如果是下面這種呢?
John Dewey has said in all seriousness that the part played by custom in shaping the behaviour of the individual, as against any way in which he can affect traditional custom, is as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vocabulary of his mother tongue against those words of his own baby talk that are taken up into the vernacular of his family.
這個句子來自新概念英語4文章Patterns of culture,雖然這種長難句不常見,但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這里第一個that引導的是動詞said的賓語從句,as against ... is as ... against ... 是一個固定結構,含義是“與……相比就如同……與……相比”,in which 引導定語從句,修飾 any way,is 以及后面的部分是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中的謂語部分,that作為baby talk的定語從句。整個句子的含義是:
約翰杜威曾經非常嚴肅地指出,風俗在形成個人行為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一個人對風俗的任何影響相比,就好像他本國語言的總詞匯量和自己咿呀學語時他家庭所接納的他的詞匯量之比。
要讀懂類似上面這種句子需要有比較扎實的句法基礎,比如懂得分析句子成分,知道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并列從句等,掌握常見的倒裝搭配,省略,多重否定等基本技巧。如果你對這些概念感到比較模糊,可以再回去重溫語法書上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