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托福雅思考到高分,出去留學以后,面對大量的文章,reading,各種中文理解起來可能都略微困難的專業名詞,不禁想,望而卻步。
于是今天一起來看看牛人分享,看看如何在英語基礎不那么對上國外學習節奏時,快速get文獻閱讀技能!
「牛人一」
本人英語基礎不好,沒過六級,所以在碩士的時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獻很少,現在想想很后悔,2年的時間少學了很多東西。上了博士,自己給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開始打算硬著頭皮咬著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獻,一開始看比較慢,有些很難理解,到現在大約仔細閱讀了100篇外文文獻,泛讀了100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淺,現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確實也覺得外文的質量就是高(也有湊數的爛文章),現在自己寫外文的也很順手了。談幾點自己的體會。我是材料專業的。
1.先找5篇跟自己論文最相關的外文文章,花一個月的時間認認真真的看,反復看,要求全部讀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學和老師交流一下,一個月以后你已經上路了。
2.如何讀標題:不要忽視一篇論文的標題,看完標題以后想想要是讓你寫你怎么用一句話來表達這個標題,根據標題推測一下作者論文可能是什么內容。
有時候一句比較長的標題讓你寫,你可能還不會表達。下次你寫的時候就可以借鑒了
3.如何讀摘要:快速瀏覽一遍,這里主要介紹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許初看起來不好理解,看不懂,這時候不要氣餒,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也許你都明白了。
因為摘要寫的很簡潔,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條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圖的時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讀引言(前言):當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領域的一些情況,看引言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紹性的東西,寫的應該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獻多了以后看這部分的內容就很快了,一掃而過。
有些老外寫得很經典得句子要記下了,下次你寫就可以用了。
5.如何讀材料及試驗:當你文獻看多了以后,這部分內容也很簡單了,無非就是介紹試驗方法,自己怎么做試驗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試驗結果:看結果這部分一定要結合結果中的圖和表看,這樣看的快。主要看懂試驗的結果,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結構描述一些數字的結果)。
有時看完以后再想想:就這么一點結果,別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寫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頁就說完了?
7.如何看分析與討論:這是一篇文章的重點,也是最花時間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討論。我會想要是我做出來這些結果我會怎么來寫這部分分析與討論呢?
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與討論,仔細體會作者觀點,為我所用。當然有時候別人的觀點比較新,分析比較深刻,偶爾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當你看的多了,你肯定會看的越來越懂,自己的idea越來越多
8.如何看結論:這個時候看結論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過去看看摘要,其實差不多
9.把下載的論文打印出來,根據與自己課題的相關性分三類,一類要精讀,二類要泛讀,三類要選擇性的讀。分別裝訂在一起
10.看完的文獻千萬不要丟在一邊不管,3-4個月一定要溫習一遍,可以根據需要,對比自己的試驗結果來看
11.學會記筆記,重要的結論,經典的句子,精巧的試驗方案一定要記下來,供參考和學習
12.有些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文獻,可以批判性的閱讀。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試驗多的話,你應該有這個能力判斷誰的更對一點。出現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原因有下:試驗方法描述不詳細,可能方法有差別;試驗條件不一樣;某些作者夸大結果,瞎編數據
13.有時間還是多看點文獻吧,最好定個目標:在學術上超過自己的老板。因為老板一般不看文獻,他們都是憑經驗做事,很多新東西他們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會覺得你很厲害。
反正我覺得多讀了,讀起來就快了,而且也會慢慢喜歡上看外文文獻,收獲自然也就多了。
「牛人二」
有人也許會問,你是怎么看文獻的,特別是一個以前沒有接觸的陌生領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綜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論文,而后是英文綜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獻。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中文綜述,你可以首先了解這行的基本名詞,基本參量和常用的制備、表征方法。
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因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話,一些基本名詞如果簡單的想當然的翻譯,往往會將你引入誤區或造成歧義。同時中文綜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參考文獻,這就為后續的查找文獻打下一個基礎。
中文博士論文,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緒論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綜述的。因為它會更加詳細的介紹該領域的背景以及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里面往往會提到國內外在本領域做得比較好的幾個科研小組的相關研究方向。通過閱讀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個脈絡。
英文綜述,特別是那種 invited paper 或是發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領域的牛人們寫的。
對此要精讀,要分析其文章的構架,特別要關于作者對各個方向的優缺點的評價以及對缺點的改進和展望。通過精讀一篇好的英文綜述,所獲得的不只是對本領域現在發展狀況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學會很多地道的英文表達。
最后就是針對自己的課題查找閱讀相關英文文獻了。現在各大學圖書館里面的數據庫都比較全,即使沒有也可以通過網絡上多種手段獲取文獻了。
所以說文獻的獲取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查什么樣的文獻和怎么具體閱讀整理文獻。根據我的體會,我覺得有以下四類英文文獻是我們所需要的:
1.本領域核心期刊的文獻。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這里也不能一概唯 if 論了。比如說陶瓷類的核心期刊美陶的 IF 也不過1.5 幾,但上面的文章特別是 feature artical 還是值得仔細閱讀的。當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這個就要靠學長、老板或者網上戰友的互相幫助了。
2.本領域牛人或者主要課題組的文獻。每個領域都有幾個所謂的領軍人物,他們所從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發展主流。因此閱讀這些組里的文獻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點。
這里有人可能要問,我怎么知道誰是牛人呢?這里我個人有兩個小方法。第一是在 ISI 檢索本領域的關鍵詞,不要太多,這樣你會查到很多文獻,而后利用 ISI 的 refine 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發表的論文數量比較多,原則上一般發表論文數量較多的人和課題組就是這行里比較主要的了。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領域有哪些比較規模大型的國際會議,而后登陸會議主辦者的網站一般都能看到關于會議的 invited speaker 的名字,做為邀請報告的報告人一般來說都是在該行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3.高引用次數的文章。一般來說高引用次數(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話)文章都是比較經典的文章,要么思路比較好,要么材料性能比較好,同時其文筆應該也不賴的話。多讀這樣的文章,體會作者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和圖表分析的處理,相信可以從中領悟很多東西的。
4.最后就是當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識,開始做實驗并準備寫論文的時候需要看的文獻了。我個人的經驗是,首先要明確一點,你所做的實驗想解決什么問題?是對原有材料的改進還是創造一種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制備方法,還是采用新的表征手段或是計算方法。明確這一點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獻了。
而且往往當你找到一篇與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后,通過 ISI 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獻和它引用的文獻,從而建立一個文獻樹,更多的獲取信息量。
此外,我想提到的一點就是關于文獻的整理。
很多時候大家下文獻都是很盲目,抱著一種先下來再說的思想。往往下來的文獻不少,但只是空占者磁盤空間。不經過整理歸類的文獻就不是自己的文獻,那根據什么來分類呢?
我有一個比較簡單實用的方法,適用于那些擁有大量未讀文獻的。就是只關心三點:文章的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這部分都是提出作者為什么要進行這項工作,依據和方法),文章中的圖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以及性能變化)和結論(是否實現了既定目標以及是否需要改進)。
當然,如果全部精讀相信工作量也不小。我的看法是盡可能用50 個字左右來歸納文章,說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如改進某個性能或提出某種方法)+表征手段(如XRD,IR,TEM 等)+主要結論(如產物的性能)。
當你按照這個方法歸納整理幾十篇文獻后,自然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據你的筆記將文獻分類整理,當你在寫論文需要解釋引用時再回頭精讀,我覺得這樣會提高效率不少。
大家看完感覺如何?
其實可以結合兩個牛人的方法!
起點:先看中文,了解專業名詞及其表達,然后反復看5-6篇文獻,直到看透。
上路后:好好利用標題,摘要,圖表,結論和分析,來幫助理解和梳理框架。在做筆記的時候,推薦大家使用:記了很多筆記,卻還是學不好這門課|手把手教你康奈爾筆記法
歸類和review:做好分類整理和歸納,并且保持3-4月復習一次的頻率,如果使用了康奈爾筆記法,那么這一步進行起來應該會比較輕松!
給大家總結的大概就是這樣,希望你們不只是給這篇文章點個贊,轉個發,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也希望有參考這個方法去做的朋友,可以來留言板回饋效果,或者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同樣不要羞澀,來猛烈地的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