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一個網友曾分享,自己剛到美國上數學課,老師讓解一道“超簡單”的初中方程式,可是一站起來突然發現自己加減乘除全不會用英文說……這種語言的滯后是很多人初到異國的尷尬。到了一個語言文化都全新的環境,加上生活語言一下跟不上,很容易鬧出一些讓人驚呆的笑話……但是也正是這些“糗事”讓我們實實在在長了記性和姿勢。你曾有什么讓人哭笑不得的囧境,歡迎你的分享。
看到自由女神像、坐上倫敦眼、抱一抱考拉……在被濾鏡化的朋友圈背后,其實也有很多并不那么美好的“溝通”笑話。初入異國,因為語言和習俗的不同,鬧一些笑話也在所難免,比如:下車不知道按stop按鈕公交車才會停、點subway時柜臺前看著配料一臉茫然只能this, yes, and this…、在英聯邦國家習慣性地拉開右前的車門與司機尷尬對視……
但是下面這些例子還是讓人不厚道地笑出聲音。
剛到澳洲,注冊完正在去宿舍的路上,學生村管理員看到我之后,遠遠地沖我喊:“GO DIE! MAN!”我心里一驚:剛來澳洲第一天你就讓我狗帶?!這不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是什么?!頓時怒火焚心、憤恨交加、大腦一片空白。最后憑著嗓子眼里堵著的那口惡氣,立即回吼了一句:“YOU TO GO DIE! MAN!”然后我就氣宇軒昂的扭頭走了,心里暗自慶幸剛剛硬氣了一把,沒給人留下慫包的印象。
之后漸漸和管理員小哥混熟了,他告訴我其實他對我第一印象特別好。因為第一次見面時,在他我對我說了:“Good day! Mate!”之后,我很禮貌的回答了他:“You too! Good day! Mate!”而且語氣還特別充滿活力......
剛來美國時有個白人跟我打招呼。
“ How are you doing ?" (這是什么鬼?書上好像木有啊)我以為是你在做什么的意思。
“ I'm doing my homework "
對方沉默了。我這人最怕不得尷尬局面、于是主動開口問了句:how about you ?
對方回:
"I'm doing good !! "然后說了一大堆、但我只聽懂第一句……
在快餐廳要tomate sauce、paper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而怎么點牛排也仍舊是千年的痛:
剛去北美的時候不會點餐,被問“how do u like ur steak? ”我想了一下弱弱的說,“70 percent cooked”,服務員居然聽懂了.“Ok medium well.”
從此學會了七分熟。
去銀行取錢
銀行柜員: How do you like the money?
我: I like it very much.
敲黑板:知道你說出心里話了。
How do you like the money?是問你想要什么面值的錢?可以回答In hundreds, please. 我要一百面值的鈔票,也可以換成10塊的In tens, please. 注意在國外,與服務人員對話的時候,加上please才比較地道。
剛來的時候去超市,收銀員問我要不要"cash back",我還以為是買東西有返現金,就說要!人家問要多少,我就說: As much as possible!
2012年在SFO(舊金山國際機場)入境,海關的女士問我此次來美國干啥。
我說我是游客(tourist),但一緊張舌頭打結少發了個音,成了terrorist。
對方愣了一下,excuse me?
被海關帶進小黑屋,第一次出遠門,聽力又渣,完全摸不清狀況,心里慌得要哭……
海關大叔一臉嚴肅地說: "I20" (發給留美學生的一個憑證文件)
我華麗麗地理解成了" I (am) 20"
大叔您一把年紀說自己二十這不是逗我呢嘛!
海關大叔見我一臉震驚地在那兒發呆,又重復了一遍: "I20, please"看著大叔期待的眼神,我就禮尚往來地回了一句: " I, 24"
留下海關大叔在那里一臉茫然……
本人姓付,考試后去找教授要卷子,教授問我Last Name是什么,我就說"Fu",但聽起來很像"Fool"
于是就補了一句,"矮富(F),由(U)"
教授一臉吃驚的看著我,然而我能怎么辦?
幸好考的還不錯......
想找宿舍管理員借一個吸塵器
想了半天,學校里從來沒教過吸塵器怎么說
跟前臺說了半天I want,憋的臉都紅了
只好急中生智,
吸塵器吸的是地毯,地毯是carpet
吸是suck
然后我說出了此生難忘的一句話
I want a carpet sucker
買了一個鉤子不好用要拿去退:"I come to return the hook..................hooker."
雖然肢體動作是普世的語言,但是請大家在準備雅思、托福、GRE這些考試的專業、正式詞匯之余,也一定要留心一些生活用詞和日常交流對話盡可能地道的用法。不都愛看英劇和美劇嗎?那就學起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