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留學費用不是一個小數目,但究竟是什么樣的動力,使得中國家長們不惜重金,把年幼的孩子送往遙遠的異國?
在過去,似乎只有非富即貴、有錢有勢的人才能選擇的留學,而如今,留學早已飛入中國尋常百姓家。不管是迫于國內的課業和考試壓力,還是想接受國外更高等的教育和文化,出國留學已經更成為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的選擇。
出國留學成為“熱門”選擇
據中國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單是出國讀大學的人數就達到60.84萬人,這個數字還沒有計算今年暴增的中學留學生。
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國家長們不惜重金,把年幼的孩子送往遙遠的異國?出國留學是孩子的決定還是父母的安排?留守在中國的家長,又是怎樣的心境和思量?
有錢沒錢,都以出國留學為先
正如電視劇《小別離》講述的那樣,3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家庭的孩子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脫離中國的教育體制赴外國留學。
一個孩子的父親是億萬富豪,一個孩子出自白領家庭,一個孩子的父親是出租車司機。他們原本有著不同的生活層面,但是卻都走上同一條路——留學??傊?,就是不管有錢沒錢,都要想辦法送孩子出國留學。
家長們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因為這樣的劇情在當下的中國并不夸張。
中國家長對中國教育的失望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家境更為寬裕的“70后”、“80后”成為中國家長的主力軍,更多的物質和精力被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但伴隨著更多的投入不是更多的從容,而是更多的失望。
面對各種教育資源,人們似乎有很多選擇,但似乎又只有一種選擇:學習,考試,成績。留學熱,學區房熱,課外輔導班熱……現在學校教育面臨很多問題,經常受到家長的詬病。學校教育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以“成事”替代了“成人”。
人們想讓孩子擁有學習的快樂與選擇的自由,但現實中有多少學校能夠滿足這樣的需求?人們想讓孩子擺脫以學習成績定優劣的教育模式,擺脫以高考成績為主的升學模式,擺脫看重優質文憑的社會競爭模式!
選擇糾結:無奈還是盲目從眾?
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想法,其實反映了大家對孩子教育問題深度重視的心態。相較于一開始留學的盲目隨大流,如今,更多的中國家庭對于出國已經有了更多理性的選擇和思考。
留學生們如何看待留學價值和收獲
在家長看來,出國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投資。
但留學到底值不值,能否帶來相應的回報,這往往是中國家長最為關心的。對于這個問題,留學生們自己其實最有發言權。
在調查了多名留學生與家長后我們發現,許多留學生認為,留學可以為學生帶來專業學識與發展機遇,用通行的語言來相互了解。留學也是青年時期難得的鍛煉機會,是一紙文憑外獲得的寶貴人生閱歷。除了流利的口語和燙金的學歷,留學最重要的是幫助留學生重新審視周遭的世界,去感受異域風情的文化,并在其中學會求同存異,和諧相處。留學對重塑人格、價值觀和世界觀意義重大。
正如一位留學生所說的那樣:很多人問我出國這些年到底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英語?文憑?其實,學到的就兩樣東西:一種被放到任何國家任何誰都不認識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種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這兩樣足以讓一個人受益終身。
中國教育成強國發展短板?
從上述留學的諸多原因可以得出,海外教育比中國國內教育更加優質,似乎是媒體與民眾的共識。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教育出了什么問題?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緊扣一流目標,體現世界水平。但目前中國高校的整體教授隊伍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即使如北大、清華這樣中國國內頂尖大學,雖然有出色的本科生,也在某些學科取得了突破并達到世界領先,但都還不是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國沒有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隊伍,以及與這世界一流教授隊伍相配套的政策體制。
在國內,盡管這么多年來國家一直在倡導減輕學生壓力,但實際上學生的壓力并沒減小,反而是越來越重。所以,家長更信任選擇國外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留學生可以更具國際化管理經驗、國際化知識、國際化概念、國際化視野,這是在中國國內學習辦不到的。
所有漂洋過海的人都是為了有一天能夠不再漂泊,對于一個留學生來說,所有的所有都是在歷練著他,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