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申請其實沒那么復雜,簡單講就是四點:
1、學術成績(SSC/HSC/A/O level)
2、標準化考試(SAT, SAT II, TOEFL)
3、課外活動
4、一個故事
但是如果你只做好這四點,哈佛、MIT還是離你很遠很遠。。。那還要多做哪些準備呢?
為什么想進哈佛/MIT?
首先問一下自己為什么想進哈佛?考慮清楚哈佛是不是真的適合你。其實美國頂尖的學校很多,教育質量都很不錯。哈佛這些名校之所以有名,在于龐大的社交網絡和機遇。
哈佛怎么錄取學生?
哈佛、MIT喜歡在不同的領域中錄取最優秀的學生。如果現在你已經高三了,也沒有在哪個領域特別突出,那么你被哈佛錄取的機率不大。但是如果你還是高一、高二,那么你就有時間選擇一個適合的領域,發展自己的特長,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然后努力學習,這段經歷就成了你獨一無二的故事。
另外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時不會只看成績或課外活動,他們喜歡從一個整體的角度來考察申請者,包括成績、活動、成就和社會環境等。比如他們不會用同樣的標準來評判一名來自非洲小鎮的學生和一名美國富人家庭的孩子。
申請的故事
先來看看一位哈佛學子的申請故事。這名學生來自孟加拉國的一個小城 Kushtia,讀中學的時候學校還沒有辯論社,于是他就和幾個朋友一起創建了一個辯論社。一個小故事就可以體現他熱情和敢于創新的品質。后來他進入國家數學隊,并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獲得銅獎。這些國際榮譽可以給申請者加很多分,但往深處看,要獲得這個榮譽,他6年來堅持每天做5個小時數學題,算起來他總共在數學方面投入了1萬多個小時。
這就是上面提到的,專注于做一件你感興趣的事,努力在這個領域獲得成就,然后你離哈佛的青睞也不遠了。
我也去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MIT招生網上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話,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你模仿一位MIT的師哥師姐,參加同樣的比賽,獲得同樣的榮譽,那么你很可能被MIT拒絕。原因很簡單,“目前只有克隆羊,沒有克隆人”。
“Some applicants struggle to turn themselves into clones of the "ideal"MIT student – you know, the one who gets triple 800s on the SAT. Fortunately, cloning is still for sheep. What we really want to see on your application is you being you – pursuing the things you love, growing, changing, taking risks, learning from your mistakes, all in your own distinctive way.”
所以不是說所有奧數獲獎的人都能被哈佛/MIT錄取,進入著名學府也不是只有奧數這條路。有人曾在國際辯論賽上獲獎,有人在體育方面優于其他人。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除了學術成績優異外,對自己所做的事充滿熱情,非常努力地在某個領域不斷突破自己。
最后。。。
很多人問我“我SAT多少分,GPA多高,能不能去哈佛”?這類問題其實很難給出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有時候恰恰是這些故事讓你成功被哈佛錄取。所以與其想什么樣的人才能被哈佛/MIT錄取,不如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在某個領域成為世界一流。最后你會發現能不能被名校錄取沒那么重要了,因為這個努力成為大師的過程已經是人生非常珍貴的經歷。